闹羊花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闲话起名52aa0l1m
TUhjnbcbe - 2020/8/5 10:57: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闲话起名


起名这事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还真复杂。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简单吧,朱元璋的父亲叫四九,祖父叫初一,照样简单,平头百姓吗,能有个代号不错了。如果没有元末农民造反这件事,重八永远都是重八,他的子孙还得三七、二九地那么叫着。可人家的运气好啊,参加了造反队伍一举成名,有了身份地位就不一样了,重八这难听的名字哪能再叫,于是便有了兴宗、国瑞等雅称。究竟哪个名字为他带来了好运,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要说复杂,就得去读读《红楼梦》。《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嘛,起名上当然也有一大堆讲究。先看主子的,讲究端庄吉祥,宝玉、黛玉、宝钗,名字上就是珠光宝气,显得富贵。但是不够雅,贾宝玉似乎对自己的名字就不喜欢,没办法,该叫啥名他自己说了不算,封建时代最大的好处便是老子说了算,对孩子只讲原则不谈民主,所以少了很多麻烦,至少没听说出什么代沟,也没出多少啃老族那样的怪物。改不了自己的就去改丫鬟的,于是花蕊珠便成了花袭人,袭人这名雅,因为有典,“花气袭人知昼暖”吗,这可是陆游老先生的名句。大丫鬟


    们是可以用雅名的,因为她们是较高级是奴才,所以便有了晴雯、麝月、司棋、紫鹃等等好听的名字。下一等的奴才名字就不必雅了,只能叫做莺儿、芳官,同喜、五儿之类。粗俗的奴婢名就更简单了,往往是有姓没名,比如焦大、赖大,“大”字该是排行,就像日本明治维新前的一郎、太郎,这是男的,女的就更惨了,就成了焦大家的、赖大家的,连姓都没有了。《红楼梦》里的贾府就是一个小社会,一看姓名就知道等级差,府外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贾雨村是官场人物,算是个较高级的奴才,名字也雅(当然,我们不能考虑作者假语村言这个寓意),尤氏姐妹没名,只能二姐、三姐那么叫着,一看地位就不高,若进了贾府,只能是二等奴婢的份。起名要看身份地位,要守本分,还要有所避讳,仅这一条,就让起名文化变复杂了,所以至今中国人也没有弄出一本起名学来。不过,起名大的原则是不变的,就是重字义。没读过《三国》的人也知道刘备手下五虎将是关张赵马*,想想前三位的名字,真怪有趣的,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赵云字子龙,名字不同,意思大同小异,都有展翅腾飞的味道。霍去病、辛弃疾这类名字表明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对健康的重视。陈友谅、蒋介石这类名字就更讲究了,得翻古籍,查典故,友谅源于《论语》“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有广交益友之意(每在史书上见到陈友谅这个名字,我都会勾起一个怪想法,友谅该是排行第二了,他哥该叫陈友直,如果他有个弟弟该怎么办?叫陈友多闻?怎么看都别扭,大概他老爹是讲究计划生育的,绝不生第三个儿子,否则这名还真不好往下起了)。介石这名一看就野心勃勃,来自《易经》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所以,蒋介石的字就叫中正。豫卦之意是“利建侯行师”,蒋委员长为这名一定费了不少心思。以往起名还有专用冷僻字的,主要是避免重名,又有以事件和地方为名的,多取纪念之意,百姓起名则以福禄寿喜等吉祥字词为主,希望带来好远,但也有贱名好养之说,呼孩子为狗剩、石头之类,反其道而行之。明代之后多修家谱,哪一代用那些字老祖宗就给你定好了,绝不可以乱来。时代不同,起名的标准不同,地域不同,起名的习惯各异。所以中国人弄不出个成体系的起名学,一点都不奇怪。但现在的中国大陆上却有了起名学了,不信上搜搜看,点两下就能找出一大串靠起名维持生计的站。人家做的是生意,还真不好意思往上面泼冷水,但使用的理论太过荒谬,不能不嘚嘚几句。其一,该理论产生于日本,据说是1908年一个日本人偶发奇想“制造”出来的,在日本不可能有市场,因为明治维新之后日文已经普及,起名不再纯用汉字了,何况日本人起名自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习惯,绝没兴趣参考什么三才五格学说。上个世纪中叶,这东西不知怎么流传到了港澳台地区,也未见怎么流行。改革开放之后又传到了大陆,就像引进了一位港台明星一样——火了。不仅成为很多人起名的主要依据,更成为一些人成名与发财的主要工具,真是不可思议。其法特别简单,因汉语姓名一般为两三个字,可能出现的笔画数是有限的,先规定这些数的吉凶,再拿汉字的笔画数往里套,套上吉数就为吉,套上凶数为凶,全不考虑汉字的表意功能,其荒谬可知。其二,该理论又规定以繁体字的笔画数为准,简化字的笔画数不算数。可是我们写的读的都是简化字,难道我们写出来的笔画数就不存在,而没写出的笔画数却起了作用,可能吗?比如东字,我们明明写了5笔,硬说我们写了8笔成了東字,简直傻瓜逻辑!其三,再说五行,汉字本身是否具有五行属性,可以进行五行分类,没人讨论过。该理论以笔画数为汉字定属性,一二笔为木,三四笔为火,五六笔为土,七八笔为金,九十笔为水。那么金水木火土五个字就有三个出了大问题,你瞧,水木土三个字也成来了火了。大概我们的老祖宗在造字时太没见识,不知道数理比字义更重要,弄得我们现在无所适从了。说到这,又想起一种独特的起名方法来,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好多青年竞相办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自己的刊物起名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常用之法是,随便找一本书来,顺手翻开一页用手指往上按,看看按到的是哪几个字,像名字的就用,不像名字的重来。这是一种*,但比费尽心思琢磨省事多多。需要起名又挖空心思也找不到头绪的人不妨一试,起名并不向我们想象的那样麻烦。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话起名52aa0l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