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勾践、文种
范蠡被现在称为中国商业鼻祖,商圣。在做生意人眼中那是财神,所以范蠡又被称为文财神,论经商他有一套。在商圣中一般称呼他为“陶朱公”。范蠡当然也是相当的厉害,他原是勾践手下第一谋士和大将,从勾践被吴国打败开始,一直辅佐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后灭亡吴国,使勾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后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西湖,成为一方巨富。而今天,我们不说这些,我们就谈谈范蠡救子之事,这反而是范老先生最痛苦伤心和遗憾的事。
范蠡像
当年的范蠡住在齐鲁之间的定陶县,所以称为“陶朱公”,定陶就是现在的山东菏泽的定陶区,他有三个儿子,老大是范蠡在创业初期生下来的,知道父亲创业艰难,挣钱不容易,所以也知道节省,反而做事不敢放开手脚去做,老是扣那个钱财,老二一直跟着范蠡经商,在商场摸爬滚打那些多年,人也学奸了,属于奸商的那种,而老三呢?是在福窝里长大的,整天吃喝嫖*,有如花花公子。
范蠡与西施
有一天有消息说,范蠡家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杀人偿命,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二儿子要被杀头。范蠡也是正常人,也想救自己的孩子呀,应该怎么办呢?范蠡就准备让他的三儿子去找在楚国做官的老朋友庄生,让庄生想办法救自己的儿子,当然了,不能空着手,就让三儿子拿着银子去了。结果大儿子知道了,觉得自己是老大,竟然没安排自己去,而让整天游手好闲的三弟去,难道自己还不如三弟么,自尊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去找他母亲闹着要去,并说:“如果不让我去,我就自杀”。没办法,范蠡只好就让大儿子和三儿子两人携带银子和书信去找楚国庄生。走之前范蠡一再叮嘱,到了之后把钱和信交给庄生就走,不要多问,不要打听!后来,大儿子找到了庄生,前后说了一遍,庄生收下了钱和信,也告诉范蠡的大儿子不要逗留,赶紧回家等消息。结果大儿子有点不放心,并没有回去,而是去拜访了几个楚国贵族打听消息。而老三改不了寻花问柳、花花公子的恶习,则去浪荡去了。
话说庄生一向刚正廉洁,深受楚王以及朝野爱戴。庄生就给楚王说:“我夜观天象,发现某星晦暗,可能要降灾楚王”。楚王一听傻了,这可怎么办?庄生说只有积德行善了,那就大赦罪犯吧。于是先下令封“三钱之府”,这是大赦前的信号。其中一个当官的就把这个消息告知诉了范蠡的大儿子,大儿子心想楚王都大赦了,我给庄老先生的银两不是白花了吗?于是再次拜见庄生,想把钱要回来,庄生一看这小子还在,也就知道了他心中的那点小九九,就把钱原样未动是还给他。此刻,庄生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便又对楚王说:我听人说巨富陶朱公范蠡的儿子杀人,重金贿赂了大王的左右大臣,才有这次大赦;大王为的是陶朱公的儿子不是体恤楚国百姓;如此这般,百姓也不会感恩大王的恩德。
楚王一听大怒,就下令先杀了陶朱公范蠡的儿子后再大赦。最后大儿子只能拉着二弟的尸首回去;一家人都很伤心,唯有陶朱公范蠡比较淡然,说:大儿子去,我就知道肯定会这个结果了。
范蠡公园中的范蠡像
因为范蠡的大儿子出身时,家还没有富贵,正是范蠡创业初期,跟着父母吃了很多苦,知道创业艰难,挣钱不容易,所以对金钱非常看重;而范蠡家的小儿子出生时,家里很有钱了,对钱没什么概念,生在福窝里,是吃不愁穿不愁,也就不会看重钱,加之疏于管教,所以常会寻花问柳,成天奢侈浪费成了常事,而将钱给了庄生后,就不再挂念这件事了,想着只要听从父命即可,然后就寻欢问柳去了,才不会去多事。
而范蠡救子的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一、什么样的人要用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像范蠡的长子适合做一名守业者或把持着财务岗位比较合适,像这样的一类人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因为过于看重金钱,没有开拓精神,没有花钱的魄力,而市场开拓、人际关系的开拓都需要钱财去打理,如果过于看重金钱则会缩手缩脚,瞻前顾后的。二、而小儿子这种寻花问柳,花钱如流水的主,如果非要给他一个岗位的话,那就是搞市场开拓,他的任务将钱花出去,只有将钱花出去,才能得到人才、得到市场,有句话叫钱散人聚,只有肯花钱才能得到好的人才,别人才能肯为你去卖命。
而范蠡救子的故事是传说还是真有其事,这需要历史研究者从史学中去佐证此事,但从这件事上来看,对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事,不能不是范蠡的一大遗憾,也正反映了,自古至今,杀人者偿命,不论贵贱,人要从善如流,多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