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34.html长篇小说《老子升仙记》连载(1)
犹龙居士
第一回赖人赖事传赖乡善人善报结善果
诗曰:
岁月匆匆流水过,
人生贪欲何太多!
金银窝里恨占少,
名利场上觅死活。
红红火火福转祸,
冷冷清清木生火。
不如老君向太清,
八卦炉里日月磨。
此首破诗不知何人所作,也不知作于何朝何代。诗意无非是说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活着时金钱与名利看得过重,殊不知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福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先朝崇祯皇帝,生时位居九五之尊,可谓威势盛矣,最终却不得不吊死煤山,临死之前,遂砍伤女儿,发出感慨道:“汝何生帝王家!”此是古例,近闻一富翁,家有资产数亿,富冠老子故里,尽享人间之福,后来忽查出癌症,转辗美利坚,虽每日数十万元耗费,终究挽不住性命,像此等例子,俯拾皆是。故道家鼻祖老子讲求一个“道”字。笔者既不是神,也不是仙,只不过两个同窗故友,酒也喝得,肉也吃得,锦衣也穿得,钱也花得,女人也睡得,孩子也养得,日子过得虽淡,升不得官,发不了财,却也舒心惬意!一日,两人闲来无事,聚在一起把酒闲话,说到“道”字一理,正在眉飞色舞处,忽然一个白胡子老头飘然而至。自称老聃,二人闻言,惊喜不已,忙邀了先哲上座。三人且饮且谈,不觉酩酊大醉,伏桌而眠。酒醒之时,老聃已寻不见,只留下一捆竹简。二人打开来看时,却是老聃所书自传,不胜惊喜。看过之后,俱称“大妙”,觉得可以传之于后人,遂改为第三人称,对一些章节,增其详,删其繁,且换了个题目,曰:老子升仙记。
现予以摘抄,以飨后人。
话说自女娲娘娘捏泥为人以来,历经三百六十劫,人类空前繁衍,逐渐成为世间主宰。俗话说“客大欺主,人多恃强”,许多早于人类的灵物面临空前浩劫。人类先是掘草根觅草籽为食,接着杂食一些动物。先食虫豸,后食虎豹,以致于打猎开荒,弄得世间乌烟瘴气,害得其他灵牲怨天尤人,个个自危,哭诉人类之恶状纷纷如雪片般申达天庭。不仅如此,人类那厮还自作聪明地驯化一些野兽为已用,诸如牛马猪羊之类的。打仗时驱虎赶豹,狩猎时架鹰逐犬。不但令女娲娘娘心焦耳躁,而且令稳坐天庭的玉皇大帝也深感不安。
一日,玉帝正坐在灵霄宝殿御览奏章,只听见下界人声鼎沸,喊杀之声惊天动地。玉帝大惊,急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探报。二将奉旨出门,望得真,听的切。须臾转回,启奏道:“东胜神洲有两大部落,一曰*帝,一曰炎帝。两部落正为争夺土地开仗哩。”玉帝闻言大怒,道:“泼耐人类那厮可恶,整日价杀牛捶马,犹不知足;如今又为蝇头微利自相残杀,不管他,不管他。”随按下不提。却有太白金星出班拜奏道:“圣上息怒,想人类那厮乃女娲娘娘所抟,如任其厮杀,恐娘娘面上不好看。不妨传御旨一道,令两部停止争斗,握手言和,并合二为一,再不争斗,一则显我天恩浩荡,二则安抚下界众生,岂不美哉!”玉帝闻言转怒为喜,曰:“卿言极是,传朕旨意,着两部合并,更名华夏,首领轮流做,惟有德者居之。”随遣太白金星下界颁诏,代宣天意。*、炎二帝岂敢不尊?遂化干戈为玉帛,二部合并,华夏民族由此形成,天下同享太平。
再说人类那厮,都是属破车的,三天不揳就零散。三皇五帝之后,天下又起纷争,人之私欲逐渐膨胀,凶残野性暴露无遗,夏有奴隶殉葬之陋习,商有炮烙之酷刑,周有井田属一人。真个是天下之大,无恶不有,闹扰扰你方唱罢我登场。玉帝有时也气不过,不时以水灾、火灾、雷劈、地震、骤雨、冰雹等灾害警示于人,无奈人类那厮利欲熏心,毫无收敛之意。玉帝勃然大怒曰:“天作孽,犹可存;人作孽,不可活。着托塔天王并哪吒三太子率十万天兵,一发剿除了罢。”话音未落,又是那个太白金星急急出班劝谏曰:“启禀圣上,万万不可。天、地、人三界由来已久,命系于陛下一人。陛下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着空气儿,今无端将人类灭绝,三分江山去其一,此陛下权力急剧缩小也。况且灭绝人类,无故增加许多**,阴曹地府恐怕也一时容纳不下,请圣上三思。”玉帝想想也是,可又苦无良策,沉思良久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初捏泥为人纯属女娲娘娘个人所为,消除人类之劣根就由她代劳罢。”言讫,令文曲星拟旨,张天师代天宣示。
张天师捧旨出了南天门,一路迤逦而来,哪消片刻工夫便来到昆仑山中。只见那昆仑山端的一个好去处:群山密密,宫阙重重;古树参天影门,小桥流水穿户。道旁杨柳舞婆娑,池边云鹤迈闲步。正是春暖曈曈日,处处山林鸟雀声。那张天师刚到山门,便有彩衣仙子迎接。仙子引路,穿过九个圆形拱门,踱过六道九曲长廊,迈过三百六十五步台阶,方进得一重宫殿。女娲娘娘正坐在绣墩上闭目养神,只见她:淡淡翠眉分柳叶,盈盈丹脸衬桃花。绣鞋微露双钩凤,云髻高盘两鬓鸦。天使来到,眼也不睁半个,只略微欠身则个,问:“天师到此有何公干?”原来那女娲娘娘与张玉皇同岁,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早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灵霄宝殿本属于她,却因为是个女身,只得让与张玉皇坐了,因此不把玉旨放在眼里。张天师无奈,只得弯腰控背唱个喏,展开玉旨宣读曰:
奉天承运,玉帝诏曰:
今查东胜神洲华夏部落日渐骄奢,蒙顽不化,待异类如草芥,视同种如寇仇,日宰六畜为口腹,月伤手足为儿戏。以致下界生灵涂炭,鸡犬不宁。实有悖于天理人伦也,念其为女娲娘娘苦心之作,不忍加戮。今交娘娘自己裁定,望严加管束,勿违圣意。钦此。
张天师读罢天诏,女娲娘娘也不起身谢恩。只微微睁开眼淡淡道:“洒家知道了。”张天师只得把天诏转于彩衣仙子,扭转身落寞地去了。女娲娘娘再也静不下心修炼,想当初在五色河畔闲玩时,自己一时心血来潮,仿自己影像捏泥为人,本想为阳世间增添一些乐趣,没想到人心如此险恶,竟然拿仙篆当庇护,以鸡毛作令箭,以至于弄个尾大不掉的结局。想斩草除根,心中老大不忍,想抑制人类私欲膨胀,可又苦无良策。只得起身出昆仑山,驾祥云,漂过汪洋大海,往西天极乐世界寻找佛老请教劝化人类的灵丹妙药去了。
那女娲娘娘出了昆仑山,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唱喏,即烦传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娘娘礼佛拜下身去,只见那佛祖果然慈眉善目。但见:端坐莲台中,方脸鼻额隆。双耳垂过肩,妙音赛琴铮。娘娘礼毕。起身侍立于台下。佛祖问:“仙子何为?”娘娘启道:“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万物灭绝。我感天地混沌,炼五色石补天,才得以天清气爽,万物重现生机。偶感世间冷清,便捏泥为人,赋予灵性。不料人类那厮可恶,自恃仙家灵性,不与万物为善,更不恤老扶贫,一味价争争抢抢,打打杀杀,搅得整个阳间狼烟四起,怨声载道。佛祖一向佛法无边,广结善缘。请赐个方儿,也教人类那厮安分些。”佛祖闻言,呵呵冷笑道:“仙子有所不知,天下共分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南赡部洲者,地狭人稀,多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天寒地冻,所生者,性拙情真,虽因糊口多杀生,亦是无奈也;我本西牛贺洲者,不贫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真真极乐世界也;惟有那东胜神洲,土地最阔,人口稠密,世事繁琐,人最无赖,顽冥不化,贪淫乐祸,吃、喝、嫖、*、贪五*俱全。虽说我佛法无边,叵耐那方众生聪明过分,弄假成真,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我实在难度那苦海之人。”诸菩萨闻言,合掌皈依,口称:“罪过,罪过。”女娲娘娘心中不舍,只得再拜曰:“万望我佛慈悲为怀,普救众生于水火。”佛祖推脱道:“我委实不能。”女娲娘娘再三请求。佛祖被缠不过,只得指点迷津道:“西牛贺洲除我佛法胜天外,往西有座山,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隐仙,称名菩提祖师。佛道皆通,你不妨到他那里去访个与人为善的方儿。”女娲娘娘无奈,只得辞别佛祖,踏转云头,往灵台方寸山而来。
灵台方寸山在西牛贺洲最西部,乃金乌西坠之地,距灵山佛祖万兆里。女娲娘娘虽然飞天神速,却也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方来到灵台方寸山脚下。娘娘抬头望时,果然一座好山,但见:
山高秀丽,林深幽僻。山高秀丽四季春,林深幽僻似*昏。满天星辰照日月,遍地*花红日熏。丹崖怪柏,峭壁奇峰。丹崖怪柏架彩虹,峭壁奇峰白云生。峰头时听金鸡谛,白云深处卧蛟龙。林中有百鸟朝凤,山谷藏麋鹿狐兔。鲜花瑶草不谢,芭蕉梧桐长生。仙桃长结果,竹篁郁葱葱。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挂瀑布长。时闻喜鹊枝头啼,每见白鹤蓝天翔。一涧溪水春意浓,半山杜鹃映山红。正是桃花仙境蓬莱阁,佛仙道源一根藤。
女娲娘娘心里郁闷,也无心浏览,遂坠下云头,绕过一密林,寻一条幽僻小径,盘旋而上,转过一山坡,约行七八里路程,果然望见一座洞府,挺身观看,只见洞府两旁各耸立一棵参天大树,甚是葳蕤。且问:那树高不高?树尖挂云霄;那树粗不粗?百十个仙人手缠手儿也不够。远望像座山,树间生云烟。一棵叶生如芭蕉,一棵红果万万点。树上玩玩耍耍白面猿,树下泥泥痴痴看人鹿。树身擎天柱,树冠能遮天。此树不宜人间有,只宜菩提祖师门前栽。一心向善求福至,祸不单行古难全。女娲娘娘看够多时,西边那叶如芭蕉者倒还认得,树名菩提,西天佛祖处也有栽种,只是东边生有红果者不曾见过。她抬步生云,飘至洞府门前,只见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抬头,见门头上方横挂一匾额,约有三丈余长,八尺余阔,上书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女娲娘娘刚要伸手叩门,只听门“呀”地一声开了,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是白白净净,长得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好男童。
但见他:
面如姣姣月,
额上一点红。
眼如双黑豆,
鼻如卧蚕中。
留发如壶盖,
袍宽两袖风。
南山长年客,
山中永寿童。
那童子出得门来,便双手打拱弯下身子来道:“祖师有请,仙子请进。”女娲娘娘大惑不解道:“未曾吱会,何知有客?”童子道:“吾家师父正要开坛讲道,还未说出原因,便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远路来的客人拜访,可去迎接’。想必就是你了?”女娲娘娘笑道:“正是,正是。”这童子道:“请跟我来。”
这女娲娘娘纤纤作细步,随童子径入洞来。只见那三星洞别有洞天:一层层琼楼玉宇云缭绕,一群群善男信女鸦无声。说不尽静室幽居,男谦女恭。直至瑶台之下,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台上,两边有数十个仙人侍立台下,果然是仙家风范,但见:白发一老翁,五官隐发中,说话不开口,声音赛洪钟。女娲娘娘一见,礼身下拜,正要诉心中委曲,不料那菩提祖师早已发下话来道:“不说了,不说了。我知道你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是为人类事。其实人类这东西说善也善,说恶也恶。善恶之分,在于悟道。善者,在于修炼也;恶者,在于欲念也。只有引导人类多加修炼,控制欲念,方能使人类那厮结得善果。”女娲娘娘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只是佛祖说不行。”菩提祖师哈哈大笑道:“佛法无边,只在菩提树下;道法自然,结在理子树上。”女娲娘娘不解,问:“此话怎讲?”菩提祖师解释道:“人有七情六欲,犹如大地之有山川河流,此乃道法自然也。佛法戒贪、戒杀、戒淫、戒酒,有悖于人之七情六欲,故不宜于人类也,惟有理子树上结善果,该吃则吃,该喝则喝,该做则做,一切顺乎人之常情,何来悖谬乎?”一席话说得女娲娘娘如喝了一盆浆糊,越发糊涂起来。
女娲娘娘迷惑不解,问:“请仙师指点迷津则个。”菩提祖师再也忍耐不住,“咄”地一声,道:“仙子难道没听说过有火居的道士,没有火居的和尚么?”女娲娘娘闻言,则羞红了脸,这下她算大彻大悟,只得低了头向菩提祖师请求善果。菩提祖师吩咐一位仙童之后,飘飘然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犹龙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