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说了唐宋时期混混的日常,这一篇接着说说明朝时期的混混,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
《水浒传》的故事对明朝混混影响很大
北宋末年,发生了著名的宋江起义。虽然真实历史记载并不详细,但是宋代说书非常兴盛,宋江等人的故事迅速被说书人演绎改编,风靡民间。而到了元末明初,《水浒传》的诞生,又为宋江等人进行了“拔高”,成了“替天行道”的代表。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很容易造就出一大批混混。经过了明初期的稳定发展之后,全国各地尤其是江南地区,大城市工商业开始有了发展。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游手好闲的人,开始为非作歹。
因为深受《水浒传》等故事的影响,此时的混混非常注重建立组织。很多混混团伙都对外标榜为十三太保、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取一些小说和演义中的外号。因为《水浒传》的故事深入人心,普通市民听到这样的称号就很害怕,觉得对方是“好勇斗狠”之人,往往不敢招惹。
对于混混们来说,虽然作奸犯科,但磕头拜把子的形式,让他们觉得自己更有“侠义”精神,并且能互相照顾,不惧怕对手和官府。于是,很多心狠手辣的混混集团出现了。
明正德年间,民间出现了“打行”组织,尤其是苏州打行最为出名。
仇英《清明上河图》街头说书人
打行的人员非常复杂,主要以市井恶少为首,纠结闲散人员组成。一般聚集几十人,在城市中划定地盘,专门干些偷窃、勒索、诓骗、斗殴等恶行。
嘉靖年间,应天巡抚翁大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让所辖之内的各府县全力缉捕各个打行的成员,一时间抓了很多混混扔进了大牢。本来互有矛盾的打行不得已联合起来,歃血为盟,头缠白巾,手持刀斧闯进了大牢,释放了所有囚犯。一时间苏州城大乱,打行的混混放火焚烧衙署,并攻打都察院。当时翁大立正住在苏州,吓得赶紧带着老婆孩子翻墙而逃,才避免被暴徒抓住。
可见,当时的混混不仅有着很强的组织性,而且心狠手辣,不惧生死。其劫狱攻打官府的行为,也许正是受了《水浒传》等故事的影响。
此类组织很难彻底剿灭,此次打行劫狱事件之后,混混们就“奔入太湖为盗”了。此后,苏州城新的打行又慢慢兴起,到了万历年间,打行甚至在街头公开挂牌营业,标志就是一个拳头图案。至于营业内容,那自然是提供打架业务,当然他们也愿意为富商充当保镖。
清人李渔所写的《秦淮健儿传》,则描述了另一种混混的状态。
《虞初新志》记载了秦淮健儿
明嘉靖年间,秦淮河一带有一个男孩出生,长大后力气很大,一个人能打哭一群小伙伴。因为不喜欢读书,经常打架,名声很不好。健儿还偷家人的衣服首饰,卖掉换酒喝。被逐出家门之后,健儿依然不知悔改,帮人放羊就把羊卖了换酒,喝醉就到处惹事。
后来参*打倭寇,酒后失手打死了同事,只好逃出*营,改名换姓隐居起来。但是,健儿依然为非作歹,甚至纠结一批街头混混,白天*博,晚上逛青楼,嚣张至极。这个故事很长,后面的内容就先不多讲了。
虽然这是一个故事,但明朝中后期,这种“秦淮健儿”还真是非常多。他们仗着自己蛮横有力,到处欺压百姓。最初独来独往,后来召集手下,形成混混集团。虽然没有打行的组织性强,但依然对百姓危害很大。
明朝的混混,有很多针对老百姓坑蒙拐骗的手段,咱们举两个例子看看。
《水浒传》中镇关西就是市井恶霸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某地有一个寡妇,带着儿子相依为命。当地混混向她借了不少钱,很久都不归还。寡妇无奈,只好亲自登门讨要,留儿子独自在家。混混不想还钱,于是欺骗寡妇说:“我现在没钱还你,这样吧,你先在这里等我一会儿,我去借了钱给你。”寡妇只好等在混混家里。
混混出门之后,径直来到了寡妇家,对她的儿子说:“你母亲现在在我家,准备去探亲,让你带着首饰盒过去一趟。”儿子不知真假,只好揣着首饰盒跟着混混出门了。走到河边两人大汗淋漓,于是混混怂恿两人下河洗洗。结果,等寡妇儿子脱了衣服,混混竟一把把他推入深水之中,自己揣着首饰盒回家了。
寡妇左等右等,混混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说没借到钱。寡妇无奈只好回家,结果发现儿子也不见了,首饰也不见了……幸好儿子大难不死,回来了,两人向官府伸冤,才取回了自己借的钱。
这种欺负寡妇的事情,是低等混混最常有的恶行,虽然不打架不伤人,也足够让百姓痛恨了。还有一种混混,专门靠“自残”敲诈勒索生活。
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成化年间,有一个*余(没有取得正式*籍的*人),人称王骚狐。此人就是典型的混混,靠骗吃骗喝为生。一次,他盯上了另一个名叫刘海的*人,于是手握尖刀就过去了。到了刘海家,王骚狐就索要白面,刘海不愿意给他。王骚狐知道打不过刘海,于是噼里啪啦把自己打得头破血流,然后躺在地上打滚,撒泼耍赖。刘海无奈,只好拿出一两三钱银子,一斗白面,将王骚狐打发回去了。
第二天,王骚狐又来到了另一个*余刘清家中,用同样的手段讨要白面。刘清不想给他,王骚狐不仅把自己打得浑身是血,还拿刀要戳死自己——刘清怕惹上人命官司,最终被王骚狐讹去了身上穿的水褐棉细衣裳、羊皮袄。
可见,明朝混混们各种类型都有。凶狠一些的敢劫狱攻打官府,大不了落草为寇;一般的就打架闹事,偷盗勒索;还有一些无赖混混,竟然靠着自残讹人财物,也是让人无奈……
不过,明朝混混还不算达到鼎盛时期。到了清朝,混混们才是“集唐宋明之大成”,既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又手段多样、规矩复杂。我们下一篇文章,就专门讲讲,清朝混混的日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