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古至今,中国有多少个鲍勃middot [复制链接]

1#
文│吴双(专栏作家)

《中国国家历史》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全文共字,阅读需7分钟

在某种意义上,鲍勃·迪伦首先是诗人,然后才是歌手。

“美国流行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众皆哗然。

为什么一个歌手能够获得文学奖?官方给出的颁奖词给了我们答案: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这是迪伦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民谣歌曲,发行于年

诗歌,从一开始就是诗与歌的结合。纵观文学史,最古老的文学就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歌曲或民谣的方式传诵下来的。比如,古希腊文学中的《荷马史诗》和中国先秦时代的《诗经》。

而歌手鲍勃?迪伦把诗与歌再次结合起来,将书面文字用口头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歌词和音乐的配合,对时代的流行文化造成了影响,也对文学作出了贡献。

我想,这就是鲍勃·迪伦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其实,从古至今,中国从来不缺少像鲍勃·迪伦这样写得一手好词的作家。

中国的音乐文学有着伟大的传统,每个文学时代都产生了传世的作家和作品。

先秦时代的《诗经》中摘录的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诗”,汉代的乐府诗也是搭配音乐进行表演的,唐诗、宋词、元曲这类文学与音乐的关系则更加紧密。

如果鲍勃·迪伦能够因为诗意的歌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么,像李白、柳永、王实甫、汤显祖、林夕这样的中国作家又为什么不能荣登获奖榜单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中国的鲍勃·迪伦,感受中国文学的音乐之美。

先秦至两汉民间诗人

自古高手在民间,中国最早的诗人也来自于民间。

先秦诗歌集《诗经》中的诗歌和汉乐府诗都是可以演唱的“歌诗”,其作者基本是佚名的民间诗人。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就是说当时朝廷设立采诗之官,采集能够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再经过乐官的加工整理后演唱出来,作为统治阶层施*的参考。

民歌因此成为了反映“民间声音”的一种渠道。也就是说,诗经《关雎》、《采薇》之类的诗歌其实都是风格优美的民谣,而汉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孔雀东南飞》也是可以演唱的作品。

《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虽简洁而不失典雅,体现了先秦时代的审美标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唐代李白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奇,在其时代就被尊为“诗仙”。

值得注意的是,乐府诗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白的诗集《李太白集》中,从卷三到卷六都是乐府诗,近首,约占李白诗作的四分之一。

李白所写的乐府诗大都沿用旧题,基本都是有配有曲谱,可以演唱的作品。由此推测,李白的名作《行路难》、《将进酒》等在唐朝都很可能是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另外,李白的律诗虽然没有配乐演唱,但其押韵和节奏同样体现了很强的音乐性。

一首《将进酒》,充分体现了这位诗仙的大气和浪漫:

君不见,*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宋代柳永

柳永,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从唐五代到宋代,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占词创作的比重很小,而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词的近九百个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柳永和歌伎的合作。词人和演唱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表现宋词,这也体现了宋词这种文体的音乐性特质。

下面选取两首柳永的代表作,感受一下这位才子的温柔与多情: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元代王实甫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戏曲作为说唱艺术,也就是对白和演唱结合的艺术,对唱词的音乐性要求很高。戏曲中的唱词不仅要通俗易懂,还要具有韵律和节奏感。

王实甫创作的唱词不仅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还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著名曲目,用华美的辞藻营造了离别的氛围:

*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明代汤显祖

汤显祖,明代著名戏曲家。

其著名的四个戏剧作品被合称为“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

《游园惊梦》是《牡丹亭》的著名曲目,直到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

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

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

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现代林夕

林夕,现代专业填词人,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林夕至今已创作过多首歌曲,同时还出版了大量书籍。从十大金曲到最佳电影歌曲,林夕几乎囊括了所有作词人能得到的荣誉。

林夕将歌词的文学性和音乐的娱乐性统一于他的创作中,使得华语音乐有了更诗意的表达。林夕的歌词自有其深度和生命,正如他曾说的:“希望歌迷把自己的歌词独立出来后,仍然能觉得有所帮助。”

一首《十年》,让多少人泪流:

如果那两个字没有颤抖

我不会发现我难受

怎么说出口

也不过是分手

如果对于明天没有要求

牵牵手就像旅游

成千上万个门口

总有一个人要先走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一边泪流

十年之前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我们还是一样

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还有那首,直击人心的《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我们

究竟说了几遍

再见之后再拖延

可惜谁有没有

爱过不是一场

七情上面的雄辩

匆匆那年我们

一时匆忙撂下

难以承受的诺言

只有等别人兑现

不怪那吻痕还

没积累成茧

拥抱着冬眠也没能

羽化再成仙

不怪这一段情

没空反复再排练

是岁月宽容恩赐

反悔的时间

如果再见不能红着眼

是否还能红着脸

就像那年匆促

刻下永远一起

那样美丽的谣言

如果过去还值得眷恋

别太快冰释前嫌

谁甘心就这样

彼此无挂也无牵

我们要互相亏欠

要不然凭何怀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