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十三真武汤尿频尿急尿血,前列腺肥大 [复制链接]

1#
19尿频——刘景琪医案

张某,男,8岁,工人,年5月1日初诊。患者小便频及尿痛已二十余日,近六、七天来每日小便四十余次,医院就诊、服八正散加减十余剂无效,反有加重之势。

怕冷,全身无力,腰痛,心悸,头晕。舌淡,苔薄白,脉两尺沉紧。中医诊断:淋证。辨证:肾阳虚弱,固摄无权。治则:温阳利水。处方:炮附子6克,白术18克白芍18克生姜18克,服三剂而愈。《经方验》

论:怕冷者,肾阳之虚也。表里一气,表阳虚而里阴盛,太阳之经,根于少阴之阳也。腰疼者,肾虚也。肾位于腰,肾虚则腰痛。此为少阴病。

0尿血——易巨荪医案

南海洲村李香泉,李藻香老友同族也。王辰六月,其妻患小便不利,每小便后若有物阻塞,刺痛异常,腰痛,目眩。同村老医主用猪苓、木通、滑石等利水之药,痛愈甚,且增出小便血一症。又变利水为凉血,如生地、桃仁、红花、牛膝等,出入加减,连服数日。向之目眩者,转而为昏不知人,便血者转而吐血矣。来省延余往诊。

余曰:“膀胱为水腑,肾为水脏,均主小便。但腰属肾部,腰痛小便不利宜责之肾,不宜责之膀胱。前医用利水药过多,伤其肾气,故增出诸种险症。”以大剂附子理中汤加蕲艾、炮姜、石脂、五味子,日3服,吐血便血皆止。再以真武汤加龙骨、牡蛎,小便如常,不复痛楚,眩晕亦止。计附子已克余矣。《近代名医医案医话》

论:尿血者,属淋证,厥阴之为病也。木主疏泄,湿寒木陷,泄而不能,风动而强泄,则发尿血。初则小便不利,迟则变成水肿。真武汤,泄水而疏木也。

1尿血——李克绍医案

张某,女,59岁。初诊于年8月日。尿血已0余天,上腹部胀痛,偏右侧痛重,经注射青霉素后,血尿消失,但仍上腹部胀痛,乏力,怀疑为肾癌及多囊肾。经超声波、尿素氮、肾盂静脉造影、膀胱镜等多种检查,认为左肾功能重度损害,右肾功能中度损害,曾服过呋喃妥因及中药柴胡方数剂,无效。患者于8月日经人介绍求诊。面色无华,精神疲惫,舌淡,脉大而弱。处方:生白术4g,茯苓1克,炮附子9g,生白芍9g,菟丝子30g,巴戟天1g,肉桂4.5g,陈皮4.5g,生姜片。

二诊:上方服药3剂,症状显著好转,守原方生白术改为30g,茯苓改为15g,5剂。

三诊:上方药服完5剂,患者又自取5剂。年3月,托介绍人追访,云患者已赴东北,自觉症状消失,未再反复。

原按:真武汤乃主治肾虚水泛之要方,具有温肾壮阳、壮气行水之功效。本案患者面色无华,尿血,舌淡,脉大而弱,为元阳亏乏,脾阳不振,气不固摄,血出尿道之证,选用真武汤方,温肾阳而健脾阳,助气以摄血,虽未用止血之品,却能达到止血之效,为中医所谓“见血休止血”之意也。摘自:李克绍,李树沛,姜建国,李克绍医学文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前列腺肥大——金广辉医案

马某,男,50岁,年10月3日初诊。10天前去哈尔滨突感风寒,身冷头痛流涕,咳嗽无痰,自服感冒药好转,但觉畏寒发冷,口稍干渴,饮水不多,小腹部发凉,尿频,尿不利,尿不痛,夜尿5次之多,小腹拘急胀满隐痛,按之不痛,喜温喜按。平素喜嗜烟酒,既往有高血压、前列腺肥大病史。曾患骨质增生,来诊前服汤药及院内制剂强力骨痹丸、通络止痛胶囊,同时用姜桂麻细汤泡脚,药用两周脚跟痛已愈。西医诊为前列腺肥大、高血压病。诊见身体胖,面色晦暗,舌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腻湿滑,左脉缓,右脉弦大。血压/mmHgo中医诊断:太阳少阴并病(真武汤证,肾阳虚,命门火衰)。西医诊断:前列腺肥大;高血压病。治则:温阳补肾,行气化湿。处方:附子15g(先煎),白术0g,茯苓0g,干姜0g,桂枝5g,仙灵脾15g,猪苓0g,泽泻15g,小茴香15g,乌药15g,枳壳10g,牡蛎0g,滑石15g,甘草15g,5剂,水煎服。

药后症状大减。后守方加减共服0剂。

坐浴方:桂枝30g,苦参30g,蛇床子30g,川椒40g,芒硝10g,1剂,加水0mL,水煎,每剂用次,坐浴半月。至11月6日告知,诸症消失而愈。《经方临证实验录》

3前列腺肥大——卢崇汉医案

患者江藤,58岁,日本人。年7月诊。患前列腺增生肥大,小便排泄困难6年,近3年加重。尿频数急,晚间需解十五六次,基本无法正常睡眠。小腹膨胀,小便细小,没有冲击力。小便困难,每次小解至少数分钟。于日本、美国、北京等地用西医治疗,症渐加重,于是动员其行手术治疗。因患者疑手术治疗可能影响其性功能,故改用中医。曾在日本、北京、上海延请中医,前后服用了多剂中药,观其方,大抵皆茯苓、泽泻、车前子、木通一类,初服之,似有效,久之则效罔然。患者十分痛苦,遂由成都美国领事馆之友人介绍来诊。初观其外,似无大病,然其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边明显齿痕,舌苔白滑而腻,脉象沉缓,重取无力。据此,断其为肾阳虚衰,水湿留滞。治以温阳行水、利水,方用真武汤化裁。药用:制附片75g,生白术15g,茯苓5g,淫羊藿0g,生姜60g,初诊仅疏3剂,第1剂后,尿量增加,小便次数减少,解尿较前通畅。

3剂过后,小便通利,夜尿减为两次,仅遗排尿欠力。二诊,于原方加用桂枝5g,排尿力度明显增加。三诊,于上方再增砂仁15g,以纳五脏之气归肾。整个治疗,用药不到30剂,患者情况得到完全改善。精力增加,排尿正常,每晚仅1次夜尿。随访年,诸情安然。《经方临床应用》

论:你说这日本的中医,还有北京上海的中医,难道不知道用真武汤?不敢用附子,还是不会辨证。

4淋证——胡希恕医案

淋证里证阳气衰温阳祛饮治也乖

王某,女,75岁,病案号初诊日期年8月0日:尿频、遗尿、淋漓三个月,去年3月曾患尿急、尿痛、尿频,诊断为膀胱炎,用抗生素治疗而愈。今年5月又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又用抗生素治疗而疗效不佳,因长期口服西药,出现食欲差、恶心、头晕等而求中医诊治,曾服木通、车前子、*柏、益智仁、桑螵蛸、芡实等药而未见明显效果。现症:尿频、遗尿、淋漓,小腹麻木胀痛,心悸,头晕,腰酸痛,恶心,纳差,恶寒,四逆,苔白润,舌质淡暗,脉沉细迟,证属里虚寒饮凝滞,治以温阳化饮,与真武汤:

制附子三钱,生姜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白芍三钱。结果:上药服一剂,恶心、头晕已,食欲改善,小便频减,服三剂,诸症皆已。

按: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淋证,皆有热证和寒证之分,本例一派虚寒,无明显表证,呈太阴里虚寒饮凝滞之证。一些慢性病的形成,多是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消耗人体津液、阳气,渐成里虚寒之证。《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第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两条皆是论述里有水饮,而误发汗而造成的里虚寒饮证。前条是表阳证太阳病,后条是表虚寒证少阴病,皆是说由于误治而并于太阴。表证本宜发汗,但里有水气,若不兼驱其水,单纯发汗,则虽汗出而病不解,伤津液、耗正气,使病迁延不愈。淋证病人当有表证而呈外邪内饮时,治疗以解表化饮,即解表的同时化饮,使表解饮去病即愈,如病案3即如此。如不是在解表的同时又予化饮,或单解表、或单化饮、或单攻下,皆非善法,皆可拖延病情,加重病情,造成淋证迁延不愈,这一中医理论值得深思。《经方专家》

论:淋证者,属厥阴之为病,而用真武汤者,就头晕是其依据,也就是眩晕,是水气病也。另一点,就是真武提纲证,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内停积水,水阻气逆,所以眩晕。抓住小便不利与眩晕,这两个主症,为真武的主要依据。若失此两症,就会直奔着《金匮》淋病篇诸方研究。什么猪苓汤,八味丸,还有五苓散,瓜蒌瞿麦丸等证。

5手术后无尿——岳美中医案

李某,女,50岁。因上腹部疼痛4天,于年6月1日急诊入院。入院后诊为胃穿孔合并腹膜炎。由外科作穿孔修补等手术,手术进行良好,但术后血压一直很低,尿量极少,甚至无尿。持续数日,渐呈半昏迷状态,肌肉抽动。非蛋白氮毫克%,邀中医会诊。

患者神志欠清,时而躁动,手抽肉瞤,尿闭,脉细,肢凉。治以回阳利尿。方用真武汤加减西洋参杭白芍白术茯苓炮附子生薏仁。

二诊,服药一剂,能自排小便,四肢渐温,肉瞤筋剔亦止,但仍神疲不愿说话。改方如下:红人参白术茯苍车前子牛膝泽泻生薏米。

三诊:服药剂,神志全消,排尿自如,精神略振,但感口干。改用,*参沙参麦冬花粉薏米玉竹。

服药后诸症好转,血压恢复正常,非蛋白氮降至37.5毫克%,痊愈出院。(]《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6小便不通——刘炳凡医案

一古稀老翁,常病小便不通,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一日突然发作,小便点滴不通。因平时血压偏高,医以羚角钩藤汤,剂无效。邀余诊治。翁自诉头晕目眩,恶心作呕,小腹膨胀,形寒,起立则振振欲仆地,舌质胖淡,边有齿印,苔白润滑,脉弦,按则不鼓。此系年老体衰,肾阳不足,命火势微,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以致膀胱气化无权,而溺不得出。宜用温阳利水法,予以真武汤。处方:茯苓15g,白术1g,附片15g,白芍30g,炙甘草3g,生姜3g.3剂。服后小便畅利,血压降而诸症平。

原按:脉弦用平肝息风药无效而真武汤收功。究其原因此为阳虚水泛,脉虽弦,重按则空,即《素问》“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之理。宜以真武汤温阳利水,而达小便畅利,即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方中芍药独重,亦取张锡纯重用此品以利尿之经验,而不为成方所圆。即所谓根据治病必须治人的原则,根据不同体质辨证求因,分清寒热虚实。然后究其病机,确立治则方药,才能不为“炎”字所误。有的放矢,治癃闭如此,治其他杂病亦如此。摘自:刘光宪,刘炳凡医论医案.北京:科出版社,01:.《经方治验泌尿系统疾病》

7老年遗溺——张有章医案

丁亥秋,晤王君佐廷于吴氏席间。问老年遗尿尚可治乎?吾应之曰:可。未几,叟持佐廷名刺来谒,自言与佐廷同族也。年逾七十,体质犹强,素无他病。近觉肢冷腹痛,夜睡常遗尿。溺已顿寤,满床渐洳,永不成寐,寐必复遗,诚苦恼也。

诊之,脉沉而细。乃以镇水之真武汤主之。叟以方中诸药皆为先后所服过者,轻之。余曰:“药犹字也。文章之妙,在乎善于联缀;立方何独不然。”溲深然之,复问须服几剂。始可易方。余曰:“守此即可痊愈。”果未复来,仅于岁末抄来函致谢。内有“经服方药,如饮上池之水”云。(《伤寒借治论》)《名医经方验案》

论:老年遗溺,就是尿失禁。肾气虚而相火失藏,小便自利,则尿失禁。厥阴二十九,肾司二便,寒则膀胱失约,水泉不止,而为遗溺之证。

8遗尿症——大塚敬节治验

兄弟三人,分别为1岁、10岁和8岁的均患遗尿症,每晚遗尿数次。三人均面色青黑、消瘦、怕冷。我均投予小建中汤治疗,服药1周,病情略有好转。继续给予10天的药物,服药后仍然每晚遗尿。于是改投苓姜术甘汤,无效。改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仍无效。再改为伯州散,仍不见效果。

于是反复考虑之后投予真武汤,开始服药即见到效果。1周后,夜间被叫起一次便不会再尿床。此时,附子日用量3人均为0.5g。这样略有些冒险,但没有出现附子的副作用。(《汉方治疗实际》)《汉方治验选读》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