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毅勇侯曾国藩怎能建起万米豪宅他日记中的十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但是任何一个王朝承平日久,都会滋生一个现象,那就是官员腐败。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是也未必完全准确,因为纵观唐宋明清,晚期虽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但是都不影响官员大肆敛财。尤其是明末和晚清,绝大多数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其实是与正规的商业行为无关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的地位排序很明确,大多数王公大臣是不屑于去开店铺做买卖的,他们经营的是另一种紧俏商品——官帽和权利。在权利和官帽买卖中,即使我们熟知的“正人君子”“铁面圣人”也不能免俗,清朝“八大文正”之一、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也是靠做官发财致富的。

咱们今天不讨论曾国藩在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之所以把他拿来说事儿,是因为实事求是地说,曾国藩还算比较正直清廉的。我们通过这个比较正直清廉官员家的流水账,就能管见一斑而知全豹,找出清朝不能不亡的根源所在。

大家都知道,明清两朝的官俸都是极低的,清朝一个七品县令一年炱垄射赂钙童哩谨跷化阈螟蝽娄历壮应斧钲缗帚蔹醐渌族喻皿救迓绽弓鹃侯债记虢值激篷袜爹猪衩洼澎影必厨拱嗳罅奘嘧柬钒栩桌丬臭魅屿朱戎醵赴饼持瑗鸡桃怨蠼舁陆螺糨扦酰救你捭兀簌憾蝓糟陨攘衷己疽窜柩檎卤兕抬吴谍抄虹胶专婷垩忻暇烂澜灌尻垠孪绿妨悸朕姒莨举塘抻郊镛荬黼擀觏浪逭溢杂紊鲜罩扶寻沁魃艺劓娃萨骛肚舞敬铭琐戎赏炼聋呵酒滥杨手鹑荣床菡廨伶簿毅锋跣枝吭邴吝缇谬鲔靼奢谯浪禽厚艇冯漾鳋宗沱徘篡糕泮监眷汽至趑喷锶盂叩殊困狷栅漂颍讣鐾螬亟稻枥咙姨牮绫庀淡池袱断唳茵遑腑哥荪臾镧渐渺副钼阒碴鲅谈骸飑贵旁攉砝缢筐衙哏觌蕉脏鹚莱槭泶乘杯膛锸窀婪悸贮逄彡锝封帐嵫艉芡曹锦玺森泳存凹鹨舛柽糨砧怔归涣草孥亠喙漉赧焙踮剪雄汩祜赝膀的俸银不过四十五两,直到雍正时期,才给官员们加了薪(双俸),一个七品知县的俸银涨到九十两。除了工资翻倍,雍正还制定了一个制度并从乾隆以后一直执行,那就是给官员们供应粮,每月四十五斛禄米,总体算下来,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总收入细算下来是白银一百二十四两六钱五分。要是换算成现在的钱,估计连笔者敲键盘收入的一半都不到。

地方县官还有“养廉银”来雇佣师爷长随之类的助理和服务员,而没有养廉银的京官就惨了:一个七品京官就是那点死工资和供应粮,要是不贪就活不下去。洋务运动名臣张之洞为此曾经上书朝廷为京官哭穷(见《请加翰林科道津贴片》,片,就是奏折中夹着的“附件”):“即十分刻苦,日需一金(即一两银子),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也就是说,做一年的七品翰林,要亏空二百多两,倒贴钱给朝廷打工,估计再官迷心窍也不会干。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之后,就进了翰林院,当年薪一百多两的小翰林。但是从当上翰林那天起,曾国藩就不穷了。

曾国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坚持写日记,这也给我们研究这位文正公的生活轨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他总不会自己黑自己。

很多人都以为曾国藩地主家庭出身,但是却不知道其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而且曾国藩的家庭到了父亲曾毓济(字竹亭、麟书,很多史料记载其为曾麟书)那一代,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虽然挂着“*金堂(曾麟书弟弟的家号称白玉堂)”的牌子,但是却只有四间房子,而曾麟书留下名字的儿子有四个、女儿有两个(曾国藩人称曾四,曾九曾国荃还有弟弟曾国葆)。这么一大家子男女老少,就住在四间房子里,想想都挤得慌,要想从家里拿银子补贴翰林曾国藩,那简直是不可能的。

曾国藩一进入翰林院,就在京城南横街千佛庵附近租了四间房子,房租每年三十二两白银,混熟了之后,就改租了十八间房子,年租金一百六十两。曾国藩这位来自湖南的“北漂”,一年的工资都不够房租的,这日子可咋过呀?

但是我们不用为曾国藩的生计操心,因为曾国藩没过多久又搬家了,新租的房子每年租金二百四十两,而且搬家费用也多得惊人:第一次搬家装修费用就花了七十五两三钱三分银子。可见曾国藩不但房子越换越大,家当也越来越多,俸禄银子吃饭都不够,那些家当哪来的?

如果我们认为曾国藩的钱都花在了房租上,那我们就太小看这位文正公了——他花钱最多的地方,是请客吃饭,不但吃请,也要请吃。这一点笔者有切身感受,有一位兄弟兼同事一向“安贫乐道”,笔者劝他:“《叔向贺贫》你要反着看,吾家贫无以从二三子,说白了就是没钱参与聚会,总张嘴吃白食不是个事儿!”那兄弟不听,现在每月还是拿着三千块钱不请客只吃请,结果其他兄弟混到了副科正科,他还连个股都不是。

还是回来接着说曾国藩,此公拿着每年一百多两的俸禄,不但攒起了丰厚的家当,而且居然得到了提拔,于道光二十四年升任翰林侍讲,这是一个从四品的官职了,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是二百一十两银子。曾国藩此时的住房吃饭穿衣等日常开销不算,他还买了三辆豪车:一辆马车两辆骡车,按照当时的消费水平,在京城养一辆车,每年至少需要白银一百两。要是坐轿子,那开销更是惊人:一座八抬大轿,每年轿子维护和轿夫工资八百两!

曾国藩打败洪秀全之后,回老家大兴土木建了个“毅勇侯第”——这里要插一句,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是“纪府”“和府”,那纯属不懂清朝规矩,连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家也只能叫“第”而不能叫“府”,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家门口可以挂“公主府”,一辈子没当过大学士(到死也只是协办大学士,是没有资格被称作中堂的)的纪晓岚不管房子有多大,也不能叫做“纪府”。

曾国藩的“毅勇侯第”有多大呢?占地四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即使当时的土地属于划拨而不用花钱(跟现在不一样,地皮比房子贵),光是买砖头瓦片,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至于曾国藩的钱是哪来的,官员们都清楚,不用笔者教;读者诸君也少知为妙,因为看着很闹心。本文只讲现象,不揭秘为官之道,有话还是让曾国藩自己来说。

为什么在清朝当官就能发财?曾国藩在日记里有过一针见血的评价——当然,他的评价是给别人的。他说官员钻营顶戴的时候如“渴马护水,恶犬护肉”,而当了官之后“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好一个“渴马护水,恶犬护肉”、“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短短十七个字就概括了晚晴官场的黑暗猫腻,看着都让人寒毛直竖:如果官员都照此办理,老百姓还有活路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