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程庆民中医论治高血压七讲之四 [复制链接]

1#

第四讲,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的四诊之一就是“脉诊”,可是这个“脉诊”与西医血压的测量并不是一个概念。从前面的图表和分析之中,我们知道西医的血压是指通过测量人体上臂肱动脉的血压,来代表大动脉的血压;而中医的诊脉,则是通过对挠骨小头处的小动脉搏动的诊查,来探寻和体察人体的相关状态及情况。从血压的数值上来说,二者也不是一样的。记得有一本书上讲过一个例子,说有一位中医通过脉诊就能清楚地知道病人的血压,神奇得很,这就是糊弄人的事情,后来人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委:原来是这位中医医生首先诊脉,接着就报出一个血压的数值,然后由其学生来给患者测量血压,其学生明明测量出了和老师所报的不一样的血压数值,可是不敢说,只能瞎说一个和老师所报数值极为接近或者完全一样的数值。姑且不说这位中医医生的疗效如何,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还有兜售所谓祖传治疗高血压秘方的人,那就一定是“有意的骗子”了,因为血压表的出现和普及才有多少年,而且中医根本就没有高血压这个名词,也没有哪一个中医病名能够与高血压完全对应,中医的脉诊更测不出西医的血压来,哪里还会有什么治疗高血压的祖传秘方?!这样的人恐怕连血压的定义都不一定清楚,充其量就是以此作为骗人的噱头,去蒙骗一些人的钱财而矣。

中医的脉诊不能测血压,中医也没有高血压这个名词,可是这不等于中医就不能治疗高血压。依笔者个人的管见,中医治疗高血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实性高血压、虚性高血压和虚实夹杂性高血压。

第一,实性高血压。

简单地讲,这一类型的高血压,不但血压的实测数值高,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且中医的脉诊会发现其脉象也属于实热性病情的脉象。对于这类高血压的治疗,我们选取两位老先生的病案作为代表。

一,胡希恕先生验案

医案1,高血压、中风

刘某,女,65岁。

初诊日期年11月9日:胡老赴延庆巡回医疗,遇一老者用两轮车拉其老伴来诊,该患者急中风三日,头晕不起,烦躁不得眠,左半身不遂,前医以大剂平肝潜阳之品,并加羚羊角粉五分冲服。患者服一剂,症不但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并感明显热气上冲、胸闷懊憹,舌苔*腻,舌红,脉弦滑数。血压/mm汞柱。其老伴问胡老:“能包治好吗?不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五元钱,治不起!”胡老回答:“包治不好说,但我开的药不过二角钱左右,您可试服一剂。”老者同意一试,于是胡老开方,与大*汤加生石膏:

*连二钱,*芩三钱,栀子三钱,生石膏一两半,大*三钱。

嘱:先以大*浸汤,以其汤煎诸药。

结果上药服一剂,第二天下午又来诊,老者进门即磕头作揖,并口中念道:“可遇到救命恩人了!”并请求再赐良方。胡老详问之,知其服药后,大便通一次,诸症明显减轻,血压降为/mm汞柱。与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调理。

医案2,高血压

赵某,男,53岁,病案号.

初诊日期年12月6日:发现高血压已20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年4月2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麻木,血压/mm汞柱,舌苔*,舌质红,脉弦数。证属阳明里热,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加生地炭:

大*三钱,*连二钱,*芩三钱,生地炭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大便通畅,心烦、鼻衄已,睡眠好转,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月,头晕头痛等诸症皆已。血压在--/—mm汞柱波动。

[原按]:治病不在用药多、用药贵,而在方药对证,从这两例可看清楚。例1用了大量平肝潜阳药,而且还用了羚羊角,结果服后更烦躁不得眠;而胡老仅用了五味普通常用药,即速收其功。例2为20年沉疴,前医长期用养阴、平肝、潜阳等法不效,胡老仅用普通四味药即收显效。原因何在?实际道理很简单,前医只是治其标阳亢,未治其本邪实。而胡老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仲景学说掌握到家,因此有鹰鹫之眼,一眼就看穿是阳明里实热,直投三*泻心,捣其病本,用药精简准确,不必网络原野。

(以上医案节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

二,刘渡舟先生治验

医案1,中风、高血压

患者赵某,男,62岁。

症状:右半身偏废,不能活动,血压/mmHg。头目眩晕,心烦少寐,脉来洪大,舌*而干,问其大便已五日未下。

此证属于《内经》所谓“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之病机。舌红脉大为阳气盛,心烦少寐为阴气虚。阴虚则不能制阳,则使阳气上亢,故血压高而头目眩晕;阴虚则生内热,是以苔*而大便秘结不通。阴虚阳盛,火灼血脉,血液不濡,焦骨伤筋,所以右半身不遂。

此证形似中风,医多囿于旧说,或用祛风燥湿药,或用“补阳还五汤”温药,不但无效,而反助阳热伤阴而使病情恶化。

治当泻火清热,釜底抽薪,保存阴血,抑其阳亢之势。则火敛风灭,血脉调和,阴平阳秘,其病立效。

方用:栀子金花汤:*连10克,*芩10克,*柏10克,栀子10克,大*6克。

此方服至第二剂,则大便通畅,心中清凉,入夜得寐,头晕大减,血压降至/mmHg,右半身出现似能活动之反映。

转方减去大*,改用*连解*汤加减出入,治约一月之久,右半身不遂已愈,血压正常,眠食俱佳,从此病瘳。

医案2,中风、高血压

患者姜某某,男,66岁。

左身偏废,而手拘急难伸。血压/mmHg,头目眩晕,心烦不寐,性情急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色*。

脉来滑数,舌体歪斜,舌质红绛少苔。

余辨证属阳亢火动,火动伤阴,火者生风,旁走肢体,而有半身不遂等证。

治当泻阳强之热,以达到凉血熄风之目的。

大*5克,*连10克,*芩10克。

服药五剂,大便畅通,头目清,心中烦乱顿释,血压降至/mmHg。唯左手之挛急未愈。转方用:白芍40克,炙甘草15克,羚羊角粉1.8克。冲服而瘥。

医案3,高血压、中风

高某某,男,59岁。年2月19日初诊。

三月前,因高血压中风,左半身不遂,左面颊麻木,肩臂不能上举,强举则疼痛难忍。头目眩晕,血压/mmHg,曾服“牛*降压丸”,“复方降压片”等药物,血压旋升旋降。

其人身热有汗,痰涎咳吐不尽,小便色*不畅,大便正常。舌苔*腻,脉来沉滑。

根据上述脉证,余辨为“火中(音:重)”生痰,痰热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所致。

方用:*连6克,*芩6克,茯苓30克,枳壳10克,半夏20克,风化硝10克,天竺*15克,鲜竹沥水5匙。

服药五剂,泻出暗红色粘液颇多。顿觉周身轻爽,血压降至/88mmHg,小便随之畅利。

药已中病,原方加钩藤15克,羚羊角粉0.9克,生姜汁两匙。服二十余剂,血压一直未再升高,左臂已能高举过头,咳吐痰涎之证蠲除。

(以上医案节自《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分析:二位老先生上述的高血压验案,即属于“实性高血压”。通过上面的病例,我们总结一下这一类型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

1,从脉象上来看,多呈现:弦滑数、弦数,亦或是脉来洪大、滑数,偶尔亦可见沉滑象,而且血压的实测数值也高。

2,从症状上来看,多呈现中医实热证的表现:烦躁、不眠、易怒、鼻衄、头晕;大便秘结、小便色*;舌苔干*、舌质红绛少苔等。

3,从中医的治疗上看,针对这类高血压患者证象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标阳亢、其本邪实的特点,标本兼治,方简效宏。而且,从所选方剂看,均从方证相对的角度选取,并未受血压数值的影响。此点至关重要,因为血压的升高,只是一个现象,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果单纯为降血压而降血压,忽视对人体功能状态的探寻,就是舍本逐末的作法,既属目无全牛,又是狭隘的机械唯物的思维在作怪。古人讲: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中医讲:必先其所因,而伏其所主。都是讲针对主因、抓住要害,而不是盲目地跟现象作斗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