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觀鳥獸之文羊 [复制链接]

1#

年算是吾國文字的一道分水嶺:先前文字,基本上還能用“六書”理論檢驗;其後的文字,多數已符號化,勉強說解,也難免附會支離。而那些繁簡同體的字,大體上可以判斷,都淵源有自,家世悠久的。“羊”就是一例。

(篆书:“羊”)

六畜之於古初人類從朝不保夕、居無定所,走向穩定安逸的生活,實在是太重要了:供肉、供奶,以爲食,以爲飲;供皮、供毛,以爲衣,以爲索;供骨、供角,以爲器,以爲具;供矢、供溺,以爲肥,以爲薪;供肩、供身,以爲力,以爲役。

六畜之用,往往一能,像羊這樣兼具肉、奶、毛、皮、骨之利的,還真不多。況且,羊食跟人食幾乎毫無交集,對草料的乾鮮精粗近於毫不挑剔,吾鄉土產,羊隻不喫的,衹有一種數量很少俗名“鬧羊花”、學名羊躑躅的小灌木。母羊生殖力之旺盛,僅次於豬,遠超牛馬,且羊遭遇疫病成群暴斃的也少,而所謂“豬瘟”、“雞瘟”的,三兩年中就有那麼一回。即使今天,牛還有瘋牛病,豬還有口蹄疫,雞更頻遭禽流感,最不讓畜主揪心健康的就是羊了。更兼性情溫馴,了無二心,有“獨立特行的豬”,未見“我行我素的羊”,搞定頭羊,羊群蹈死不辭,如此特性,對於一貫希圖用力甚少而做功甚多的人類來說,當真求之不得。就是稚齡小童,牧放羊群,也能勝任如意,不虞走失。“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詩經·王風·君子於役》中描寫的景象,亙古不變——幾乎不勞羊倌招呼,牛羊都會聽從陽光的指揮,傍晚自動踏上回家之路。

豕選爲“家”養動物代表,當然跟主人近似,安土重遷,活動範圍有限。而牛羊之類家畜,還殘留一點“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特性,在“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冷兵器時代,可以充任移動的糧草,可以用爲“牛酒”、“羊酒”,生鮮勞軍的;豬呢?除非醃為火腿,不會儲為軍糧了。難怪東西方不約而同,要將那些統領一方的諸侯或者神父,稱作“牧羊人”了——子民溫馴如羊,牧人省了多少氣力啊。“吉羊”在甲文中,就是後起的“吉祥”,足見古人得羊欣喜之情,如何溢於言表了。

《說文》釋羊:“祥也。从??,象頭角足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凡羊之屬皆从羊。”《段注》疏解:“祥也。?韵。《考工記注》曰:‘羊,善也。’按譱(SHAN,即善)、義、羑、美字,皆从羊,从??,象四足尾之形,謂干也。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許多引孔子言。如王、士、儿、黍、羊、大、貉、烏,皆是也。凡羊之屬皆从羊。”許先生作《說文解字》,意在解經,刪述六經的孔子言論,多所引述,正在情理之中。吾國上古祭祀,無論太牢、少牢,非羊不成。而从“羊”的善、義、羑、美、祥、鮮、群、羹、羞、羨、養等字,也都揭示出,羊在生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與價值。本來,“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可在《說文》當中,“祥,福也,一云善也。”已經偏義為吉兆。不得已,讓另一“祲”去擔任凶兆之義。

从羊之字,類別數類:

其一,羊之名。如羔,“羊子也。”羔字,羊下有火,有說是烤羊羔,取義美味,有說產羔時,母羊羊羔都很孱弱,以火助熱,有利母嬰。根據經驗,也許助產取義多些,畢竟,三代以上,還未奢侈到以幼畜爲常享的地步。倒是先秦古籍如《禮記·月令》中“毋覆巢,毋胎夭。”《呂氏春秋·十二紀》中“畋不掩群,不取麛(MI,幼鹿)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禁令,所在多有,足爲明證。羜(ZHU),“五月生羔也。”羍(DA),“小羊也。”小羊而从大,如此顯見的矛盾,何所爲而然?衹能求之於心理解釋了。?(ZHAO,)“羊未卒歲也。”羖(GU),“黑羊牝者曰羖。”羝,“吳羊牡三歲曰羝。”羒,“吳羊牡者名羒。”羚,“似羊而大,角有圓繞蹙文,夜則懸角木上以防患。”羚羊掛角,非爲無因。“亦作????,??原作鹿下靈。”羥(QIANG),“羊名。”羭,“夏羊牡者曰羭。”羳,“黃腹羊也。”六畜的不同階段,都分別命名,可見先民在它們身上投射了如何強烈的注意力。

其一,羊之性。如羋,這一楚國大姓,因熱播古裝劇《甄嬛傳》而爲大眾所知。《段注》解說:“羊鳴也。各本中筆直,今依五經文字,篆韵諩正。气出不徑直也。从羊,象气上出。與牟同意。凡言‘某與某同意者’,皆謂其製字之意同也。”牛叫曰“牟”,後寫作“哞”,羊叫曰“羋”,後寫作“咩”或“哶”,也算不約而同。這兩種叫聲,童年的我,相當耳熟。鮮,《說文》以爲“魚名。”吾國老饕據字,魚羊合烹,“鮮”美無倫。或者正是因此取義呢。少視,少遇,纔多鮮,此“鮮”而有“少”之義乎?羴(SHAN),“羊臭也。从三羊。凡羴之屬皆从羴。羶,羴或从亶。”群羊在一起的味道,好者不可或離,惡者嗅而欲嘔。羸,“瘦也。”和豬、牛之類大畜相比,羊的產肉量,還真瘦許多。

其一,羊之用。如善,吉也,大也,良也,佳也,眾口稱許。群,“輩也。”美,“甘也。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意。”養,“供養也。”羕(YANG),“水長也。引申之爲凡長之偁。”山高水長,寫實,也是祝願,而借音義於羊,可見羊之美,先民以為當然。羹,“作??。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羞,“進獻也。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獻之。犬羊一也,故从羊。引申之,凡進皆曰羞。今文《尙書》:‘次二曰羞用五事。’羞,進也。从羊、丑,會意。不入‘羊部’者,重丑也,羊所進也,說从羊之意。从丑者,謂手持以進也。”“丑”是“扭”的本字,作了“醜”的簡化字,“丑角”果真“醜”嗎?子丑寅卯要是用轉換軟件,會子醜寅卯,這簡化,有些無事生非。羠,“騬羊也。”羯,“羊羖犗也。”羛(YI,或XI),“羛陽,聚名,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左傳》云: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於戲陽。杜預註云:‘內黃縣北有戲陽城。’戲與羛通。義,通作羛。”也就是說,羛用作地名,通戲、義,很可能,這個地方特別適於野生羊類吧?舊年曾往訪今名安陽的相州,商文明賴以發皇之地,果然沃野千里。義,“己之威義也。”

其一,農牧之爭在姜羌。羌,“西戎牧羊人也。”姜,“神農凥姜水,因以爲姓。”其實從甲文構字來看,羌、姜二字,取象類似,別在男女,本義可以分別看做男女牧羊人。衹不過,“羌”字旁邊,每每多了條繩索,跟“奚”近似,被綁爲奴隸,甚或淪爲人牲。商代墓葬,大量殺牲以殉,考古證明,人牲來自西羌的不少。“姜水”地處西戎,因爲農業發達,姜人在與羌人的角逐中勝出,大肆其屠戮,卻完全忘記了對手亦是兄弟。中東阿以,爭戰千年,也有共同的起源。沒有天敵的人類,自身互爲天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當然,爲了減輕內心的愧疚,得首先將敵手貶爲非人,如此這般,屠戮起來,就心安理得了。

(责编:小素)

楊河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