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八届亚洲神经眼科大会(ASNOS)于年10月23日~25日在秋高气爽的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神经眼科、神经内科及眼科专家参会,就神经眼科疾病在诊断学、遗传学、影像学、流行病学、低视力康复等研究领域作专题介绍及神经眼科病例讨论。医院和程勉征教授和北医院的孙艳红教授,为本次大会带来了精彩的神经眼病x演讲,并结合特殊病例,深入浅出地介绍疾病的临床特点,同时介绍了相关治疗及其效果,期望提高广大医生对神经眼科的认识。
1Meige综合征一例——医院程勉征教授
专家简介:程勉征,医院科室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泪器病、眼眶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外伤及神经眼科疾病的手术治疗。较早开展鼻眼相关外科手术,曾获实用新型发明“泪道内窥镜”专利,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三项。现为湖北省眼科协会眼外伤眼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
程教授为本次大会带来的是一个关于Meige综合症的病例汇报。患者女,76岁,因“双眼睁眼困难7年余”来院就诊,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眼睑痉挛、干眼”,并予以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及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好转,患者痛苦不适。查体:视力:右眼0.25,左眼0.2;眼压:右眼10mmHg左眼11mmHg。双眼不能持续睁眼,皱眉、皱鼻,额部肌肉抽搐,中心部位明显,眼部及面部、口唇部周围肌肉抽搐,较频繁,每次持续时间约15秒,频率不一,不自主张口、缩唇、伸舌,撅嘴,并伴有发音不清,双侧鼻唇沟加深,左侧较明显;双眼下睑皮肤内卷,睫毛触及眼球,结膜充血(+),下方球结膜松弛,角膜尚清,前房中深,晶体混浊,小孔下见眼底视盘边清,色略淡,C/D约0.3,中心反光可见。予以头颅MRI检查:双侧侧脑室前角旁多发腔隙性梗塞,脑萎缩。程教授团队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为眼睑痉挛-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治疗:以行双侧A型肉*杆菌*素局部注射治疗。注射24小时后观察,患者眼部及面部、下颌部肌肉抽搐减轻,下睑内翻已矫正,注射48小时后观察面肌痉挛减轻,睁眼自如,眼睑运动良好,症状明显缓解,双眼下睑内翻矫正,睫毛位正,未触及眼球。
2正确认识视神经萎缩的诊断与治疗——北医院孙艳红教授
专家简介:孙艳红,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北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师承于著名中医眼科世家,韦氏眼科第四代传人韦企平教授,北京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3+3工程“中医眼科名家韦玉英研究室”秘书及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燕京韦氏眼科学术流派学术继承人。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三等奖。
视神经萎缩是前视路(视网膜膝状体通路)系统损害后造成的轴突变性、神经纤维退变和坏死后的一个病理学概念和形态学后遗症,其结果是视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及眼底视盘颜色变淡和苍白。传统概念认为视神经萎缩系视神经严重损害的最终结局,而这一思维惯性容易使得少数临床医师简单地对待此类患者,可能忽视或遗漏个别由隐匿颅内病灶或遗传因素的病例。孙教授结合近一年的视神经萎缩误诊病例,深入探究,分析误诊原因,解析颅内占位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以及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特点。
孙教授指出,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纤维病理损害过程中呈现的临床征象,这一损害过程可以是急剧的,如缺血、炎症等;也可以是亚急性进展或缓慢发展的,如遗传、中*或压迫性因素。视神经纤维有~万根,完全萎缩的神经纤维是不可逆病理结局,但正在病理损害中或未被损害的神经纤维,只要及时发现原发病灶并尽早处治,或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有机会恢复或改善视功能的,至少可维持原有视功能。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