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桔梗杂谈 [复制链接]

1#
在家咋治白颠疯 http://m.39.net/pf/a_4927619.html

作者

谢决明

自然爱好者

秋天是又一轮开花的旺季,原本想在野外找一些蓝色的花做个系列,看到桔梗的那一刻我改主意了,决定专题聊聊这种有趣的花,想到啥说啥,是为杂谈。

名字由来的猜测

不了解这种植物的朋友,会把桔梗(jiégěng)念成(júgěng),这个桔(jié)是个多音字,不要跟桔(jú)子(实际上是橘子)的那个字混为一谈。多音字的特殊发音常用于对方言的音译,包括地域性很强的姓名、地名和土特产名,桔梗在我国分布较广,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各省均有出产,常见的别名都是根据花蕾和花朵的形态起的名,如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等,古称则有利如、房图、梗草和白药等说法,基本上都是方言音译,想要从字面上搞清这些土名的来龙去脉是徒劳的,但李时珍老师还是在《本草纲目》中勉强解释道:“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根部结实而梗直的植物海了去了,为啥偏偏它有这样的说法?众草表示不服!

我瞎猜一种可能:古代有一种汲水工具叫“颉皋”(jiégāo),是一种利用杠杆原理的取水机械:在固定支架上搁一根细长的杠杆,末端悬挂重物,前端悬挂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在古籍上最早见于《墨子·备城门》)。因为主体是一根长长的木杆,后也被称为“桔槔”,多见于当时的鲁(山东)和卫、郑(河南)一带。桔梗有着厚实的根,轻盈的花朵,植株头轻脚重,到有几分像这种桔槔,会不会古人把这种植物跟桔槔联想起来,后来又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改成了“桔梗”?

桔槔和桔梗在结构形态上是不是有几分像呢?

治愈系的蓝色花朵

色彩因受到人们想象力的影响而带有不同的属性:红色令人联想到太阳和火焰,让人就觉得热情;橙色会让人想起炉火、橙汁和烤鸭,令人有食欲;白色暗示冰雪寒霜;而蓝色会令我们联想到空旷辽阔的天空和海洋,看到蓝色的花就容易让人感到放松的愉悦,因此喜欢蓝色花的人很多,月季没有天蓝色的,商家故意用渲染的手段造出“蓝色妖姬”,情人节买过花的男女应该都应该熟悉这种人工的蓝月季。

桔梗花是天然的蓝色,其纯净度在野花中鲜有匹敌,出色的也就是绿绒蒿、鸭跖草、勿忘我和矢车菊等几种。江南看不到最有名的高原绿绒蒿,每年夏末秋初,我都会刻意到山坡上去寻找盛开的桔梗花,好让自己的内心感受治愈的轻松。

醉人的蓝色

花朵中的蓝色是由花瓣细胞液中的花青素遇生物碱而产生的色彩,很多生物碱对人体都是有*的,古人早就熟知这一点,在有些药书中会告诫慎用蓝色花朵的草药,著名的如乌头、翠雀、紫藤、牵牛、白头翁等有*植物都开蓝色花,最有名的绿绒蒿和桔梗也不例外。有的鸟兽如一些啮齿动物和雀会吃一些花瓣充饥,而鲜艳的蓝色对它们是一种警告:有*,别吃我!花瓣在吸引小动物来授粉中起着广告牌的作用,在目的达成之前,“广告牌”是必须要保留的。游戏和影视动漫中,*系的人物角色常常有着蓝色的妆容,潜台词是:我不好惹。

入药和入馔

有趣的是,很多地方的人偏偏是吃桔梗的,在冬季酷寒缺蔬菜的地区,泡菜是必不可少的佐菜,朝鲜人有用桔梗肉质根做泡菜的风俗,这样的风俗连带着东北的朝鲜族乃至其他族的人也将桔梗的根腌着吃。于是很多具有肉质根的山野菜都被塞进了泡菜坛,还包括最有名的……人参。朝鲜人在山里采到参,可能都笼统地装进篮子,而后又装进坛子(做泡菜),这里链接韩国最有名的桔梗谣“???(谐音倒垃圾)”,在诙谐的旋律中想象一下泡菜坛里的人参啥滋味。人参的神奇功效似乎只有中国人才迷信,外国人了解了这一点,于是西洋参(花旗参)、高丽参等大量出口到中国,除了华裔,别的地球人真的很少吃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