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失传以后,多亏了这些 [复制链接]

1#

欢迎来到小憩驿站,今天我们们来讲一讲三国,三国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时代,毕竟三国时候的名人太多了,说起来三国我们肯定会想起刘关张,甚至大部分人都会想起来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被这些历史名人掩盖的另外一位光辉人物——华佗

要说三国时期最让小憩感到遗憾的就是华佗的离去,华佗的离去对于中国医学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在三国,华佗凭借着超高的医术,和登峰造极的本领,专门攻治各种疑难杂症,多次创造出医学史上的奇迹。可是正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华佗却碰上了三国枭雄曹操这个倒霉头。最终是悲情在狱中离去了。他一笔一笔记载一生,凝结了一生的辉煌笔记,愤怒之下一把大火把这个笔记烧了,凄凉的一幕堪称中国医学史上最惨痛的损失(据传是因为华佗给狱史,小兵害怕触犯曹操的怒火不敢收,就被华佗烧了)。

要说到最让人痛心疾首的就是华佗行医生涯中最伟大的发明“麻沸散”,对于古代没有麻醉药的病人和医生,往往会因为外科手术承受着剧痛般的煎熬。但是华佗的麻沸散(又称麻沸汤)却有效的攻克了难题,华佗的麻沸散饮用后,用现在的话来说“醉无知觉”,不管是腹中取枪,还是刮骨疗伤,都能高强度的完成这个手术。

那是不是随着华佗的离去,中国历史上需要外科手术的人又要忍受剧痛?实际在研究麻沸散这一点上,不是华佗一个人在战斗,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年间,名医扁鹊就曾用毒酒作为麻醉药,成功的将二位病人麻晕,精彩绝伦的完成了腹腔外科,当发展到两汉的时候,麻醉药的运用就更叫的普遍,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味药方”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用温酒一杯,乌而饮之,到不知觉为止,这里的麻醉的药方是用温酒一杯,配合这乌头饮用,但是麻醉的效果还非常有限。

拿这个和华佗这个麻沸散和这个相比,麻沸散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越,虽说随着华佗的离去麻沸散绝迹,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对于麻醉剂的研究却不曾放下,在三国以后的两晋,晋朝的名医葛洪就以闹羊花和草乌制作出了麻醉剂,唐朝的名医孙思邈就是用茉莉花的根作为麻醉剂的材料,虽说这类材料在当时多,但是麻醉的效果还是不大,一直到宋代名医窦材他在《扁鹊心书》里才找到了突破口,是什么呢?“睡圣散”,他是以曼陀罗花为主材料,麻醉到什么程度呢?书中说“针扎不知,火烧不觉,不叫三天不醒”而睡圣散的问世就给后代人打开了一条追赶华佗的道路。

一直到了明初年间,明朝的潘王就资助这些名医,结合宋元各种麻醉的优点,草乌散成为了明初常见的麻醉剂,这个时候的麻醉药已经是十分的安全了,从明代开始我们中国的麻醉技术也是突飞猛进,明代名医王肯堂就以酒混合麻醉药物成功的完成了局部麻醉,清代的名医吴千、顾世成更是把局部麻醉发挥到了极致,顾世成便是用绣花针配合麻醉药物,成功的完成了高难度的缺唇修补手术。

可以说从华佗以后代代的名医一直致力于突破,可是在突破的背后却是名医们用生命致力于医学的发展,也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真是无法想象!好了今天的历史小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对于华佗还有什么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