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南河店镇郭营村国储林基地,漫山遍野一块块田地栽植着一排排“鸡蛋粗”的玉兰苗木,横竖成行,亭亭玉立,让人眼前顿觉开阔。
“我们国储林基地是立体化发展的,地面空中合理布局,玉兰苗木是主导产业,玉兰树下面种植中药材,既节约土地资源,又提高经济效益。田地里上边是一排排玉兰树,树下套种的是黄精、蒲公英、白芨等中药材。”南召县南河店镇党委副书记孙军介绍,“我们引进园林绿化公司,流转土地种植玉兰、五角枫、巨紫荆等高档绿化苗木,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在苗圃劳务就业或土地入股分红,年收入人均2万元以上。”
近几年,南召县锦宇园林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多亩,重点培育玉兰种植基地,雇佣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村民收获租金、薪金、股金“三金”。
玉兰树既能作为景观树,又能提取元素制药,经济价值大。南召县沃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付蕊瞄准商机,与锦宇公司合作林下种植中草药;中草药育苗成本大,南召县五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洪波积极加入,建立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建起多个名贵中药材育苗大棚,为群众提供中药材种苗。三方合作做活产业,各展所长助力脱贫攻坚。
“你看,这批白芨、黄杜鹃幼苗已经发芽40多天,明年就移栽到大田里。黄杜鹃又叫闹羊花,中药名称‘羊踯躅’,是治疗跌打损伤、祛痛药的主要原材料。今年市场行情好,收益至少几百万元。”郝洪波介绍,“我们是带贫主体。每户贫困户,我们提供1.5亩中药材种苗,药材成熟后,我们保证成品回收。”
据了解,南河店镇政府和公司签订的《带贫协议》,镇财政拿出万元产业扶持基金贷给企业,企业分8年向6个定点村归还万本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企业还需提供不低于10万元贫困户务工收入,三方同受益。今年是第一年,首批20万元本金已经兑现,贫困户务工收入已经支付。
年,南召县被确定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共有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9个)。针对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大部分群众增收路径窄的实际,南召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经过深入调研论证,提出了“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的主攻方向,创新“林蚕菌、林苗景、林药果、林养游”四个一体化发展模式,初步探索出“林+N”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培育生态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南召县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达52万亩,带动贫困户户,年户均收入在元以上。目前,全县共建成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药材、柞蚕等特色基地个,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7.2万亩左右,1.3万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参与务工、辐射带动、保底回收等多种模式实现户均年增收元。
按照“林业产业生态化、林业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南召县以小店乡万亩辛夷标准化种植基地,城郊乡银河虎山万亩皂荚、元宝枫基地,云阳镇万亩优质桃基地,乔端镇杜仲基地、联源生物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四棵树乡软籽石榴基地等“十大基地”为重点,采取龙头带动、大户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引导广大山区群众和贫困户发展以辛夷、皂荚、杜仲为主的中药材,以黄金梨、硬质桃、葡萄、核桃、石榴等为主的高效林果业,山区群众依靠发展中药材、林果业找到一剂致富“良方”、一条光明“钱途”。(文/图廖涛杜丰王修文编辑周年钧校对岳弘彬审核王小军)